分享者:西雅图某美高足球队板凳队员Alan
沙龙时间:寒潮到来的2018年12月30日
参与成员:6个孩子、15位妈妈、2位爸爸和大心FAMILY
1
学术表现是否是Alan被JHU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能被JHU录取,不学霸是不可能的。Alan有4.0的满分GPA、SAT有1530分,11门满分AP,2门大学数学课程,AMC进了AIME,11升12年级的暑假后期参与了一个独立研究项目。然而,这个学术表现在ED申请JHU的众多强者中并不算突出。比如,参照往年录取信息,Alan的1530分SAT在亚裔JHU申请者中处于中等偏低位置,Alan的同校竞争者中甚至有SAT满分选手;比如,Alan的同校竞争者中不乏十几门AP的学霸,Alan自己就认识15门满分AP且同样ED了JHU的神仙朋友;比如AMC的门槛并不高,能进AIME的人也真心不少;比如,Alan虽参与了自己感兴趣的暑期科研项目,但毕竟没有像其他竞争者那样有拿得出手的世界级别或全美级别的竞赛大奖。
Alan说,GPA和标化是他能进入JHU筛选视野的重要因素,如果硬件不达标,他也就不可能留在那个Pool里面进一步接受筛选了。但留在Pool里的人依然辣么多,这时GPA和标化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因此,Alan认为GPA和标化是他进入JHU的敲门砖,而非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必要非充分。
2
Alan的课外活动很有亮点?
Alan正式签约大心时已经是11升12年级的暑假了,由于9-11年级缺乏规划,他的课外活动基本上是“随心所欲”的。用Alan的话说,他参加的几乎都是那些“重在参与”的活动,都是那些“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的活动”,比如不同种类的志愿者活动。Alan说,课外活动并不是越高大上就对申请越有利,为了使活动列表看起来很美而盲目的参加活动也许不是个好选择。
3
难道Alan有特殊的家庭背景?
Alan出身于深圳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既不可能给JHU捐栋楼,也不属于美国顶级私校会照顾的少数族裔。家庭背景特殊?不存在的。
4
文书!!!!!!(敲黑板)
众所周知,美国顶级私校非常非常重视申请者的文书。当大家的硬件奇虎相当时,软件的差异就攸关生死了。Alan在签约大心前,自己先完成了一篇主文书,内容是讲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这篇人设扁平的文书后来被大心的文书导师小明否掉了。为了打开思路,Alan和小明一起细细的捋过去18年每一桩每一件对自己产生过触动和影响的人生大小事。在不厌其烦的提问、讲述和聆听中,Alan对自己的认知变得越发清晰,小明也从看似并不相关的大小事件中抓到了Alan最为鲜明的人物特质:同理心。最后,Alan的主文书讲述了自己运用同理心去帮助同学和爸爸改掉坏习惯的故事。Alan很喜欢自己的这篇主文书,因为这篇文书不是“演”出来的,它真实的呈现了自己最与众不同的特质。
谈到自己写作文书的过程时,Alan给小明点了大大大大的赞,因为导师不仅帮助他发现了最贴合自己的人设,而且每篇文书都极为详细的给出修改建议。在Alan的电脑文件夹里,还保留着经由小明指导的不同版本的文书稿件,每篇文书都有十几次往来修改。而且,Alan很在意的是,小明从来不会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而强加给Alan任何想法,他给予Alan充分的尊重,凡Alan提出的想法,小明都会尽力去理解,帮助他思考和取舍。
Alan提到一个细节,他申请的另外一所学校和JHU的其中一篇文书题目几乎一样,所以他也想像其他同学那样,把JHU的文书进行复制和删减,即可毫不费力的完成这篇文书的写作了。但小明告诉他,这两篇文书的题目看起来虽然差不多,但细细品位起来,还是能察觉到一点点差异的,这一点点差异体现出了两所学校不同的气质和侧重,因此在写作时,应留意学校的差异,各自独立创作。Alan说,如果不是特别认真负责、真心为学生着想,小明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毕竟允许学生偷懒就直接减少了自己的工作量。
(小明不同意Alan对JHU文书进行删减以形成另一篇文书的部分微信现场)
(小明帮Alan咬文嚼字的部分微信现场)
Alan还提到,大心学生的主文书在经由小明老师的指点形成初步定稿后,还会经由创始人Luca和Michelle、合伙人Nova三位导师审阅和讨论。在听取和收集了各位导师对于文书的全面评估和意见后,小明会抓着学生继续调整文书,直至最终定稿。Alan很喜欢全部导师都参与主文书审核的这个做法,这使他的文书被放在多元视角下去接受审视,而严格的流程能带来更好的品质。
5
推荐信小贴士!!!(继续敲黑板)
Alan说,推荐信是所有申请材料中唯一的一个“第三方视角”,比起“自说自话”,推荐信具有特别的价值,尤其是对顶级私立申请而言。但让人困扰的是,任课老师可能并不足够了解学生在自己所授科目上的参与细节,升学指导老师常常1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有时甚至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拜托他们写推荐信总觉得不太放心。
Alan的做法是,他找数学老师写推荐信的时候,给数学老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在数学课上的参与情况的文件,其中包括他在课下思考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的截图。在找历史老师写推荐信的时候,Alan也为历史老师提供了一份文件,用以记录自己在历史科目上的参与片段。如此,两位学科老师就对Alan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和清晰的印象,写起推荐信也容易了很多。
在找升学指导老师写推荐信时,Alan更是给到了升学指导老师一个“个人信息文件包”,不仅包括详细的个人简历,还让爸爸妈妈各写了一封小文书来讲述他们眼中的儿子。这位升学指导老师是刚刚入职学校的,只匆匆见过Alan两面,对Alan的了解是很少的,难以想象,如果没有Alan主动提交的“个人信息文件包”,这封推荐信写起来该多么艰难。
Alan说,老师们给学生写推荐信是十分辛苦的,比起我们只是一味的苦恼和抱怨老师不够了解我们,不如行动起来,主动向老师介绍自己,主动让老师看到我们的特点。我们帮助了老师,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Alan提交给数学老师的文件)
(Alan提交给历史老师的文件)
6
所以为什么JHU会Pick我?
Alan总结说,自己各方面条件在JHU申请者中都不具备明显优势,有的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但自己的申请之所以会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部申请材料组合在一起,共同呈现出了一个统一的、特点鲜明的人设,这使得招生官能看到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Alan觉得他的一些中国同学在做申请时,太想展示自己的优秀了,结果文书、活动列表、推荐信等各类申请材料的指向不一致,反而会使招生官看不清这个孩子真实的样子。面面俱到等于一无所有。
7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助力我的申请?
Alan说,他在美高学会了5件重要的事:
-
Thanks and sorry.
(放下架子,经常表达感谢和歉意,与人建立良好的连接)
-
It’s no harm to ask.
(有疑惑不妨问一问,不但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也容易使自己得到更多帮助)
-
It’s ok to be imperfect.
(真实的人从来不完美,但帮助他人、贡献力量从来不需要你是完美的)
-
Always do extra.
(永远多做一点,事情往往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常常会有惊喜等着你)
-
Vulnerability is not weakness.
(不惧向他人表露自己的脆弱或短板,这恰恰是强大的体现,也能帮助你得到更多理解)
雨迪妈妈(孩子就读美高11年级)
十八岁少年的一番演讲让我们做父母的深受教育,真是印证了“子女不是用来教育的,子女是用来教育我们的”这句刚刚悟到的箴言。
他讲到家庭背景、成绩、活动对他的申请影响并不大,看似简单的文书却是他认为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用几百字的文书体现一个孩子的中心形象其实非常不容易,大心教育的小明老师跟他之间N次来来回回对文书的修改,以及其他几位老师对他某些问题的及时提醒,让他充分感到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几位老师给孩子的精准定位和心理支持,我们作为大心的签约客户已经深有体会,自从签约后,我们在标化考试、活动参与以及心理建设等各方面就再无担忧,有他们保驾护航我们父母非常轻松,哈哈!
孩子讲到与他同校同时申请该大学的的另外几位同学在学术和活动方面远远比他优秀,却没有被录取,原因何在?!只有十八岁的他说的下面这段话真是让我们做父母的汗颜啊!他罗列了五条他的生活体验:1、说得最多的是谢谢和对不起;2、不要害怕去问;3、不完美也没什么;4、永远多做一点;5、柔并不是弱。看到了吗?!这个孩子在用他短短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父母和正在申请路上的其他孩子们,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应对困难的积极态度与方式才是制胜的法宝!这是多么深的领悟啊(感觉有首歌是这么唱的haha),我们家长用了十几年也没有给孩子讲透的人生道理,这个少年用几个短语就了然于心了(感觉要滴汗了heihei)。并且他就是这么做的,对其他孩子来说可操作性也很强!
我们家长作为旁观者通过他的演讲看到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和过人之处,何况阅人无数的招生官呢?!在互动环节,有位家长问他,作为一个孩子,比较希望父母放养自己还是不放养自己。他回答:“比起问我这个问题,不如回家亲自问问孩子,他/她想要的什么。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同性格的孩子方向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么睿智的回答、这么可爱的孩子,招生官怎会不青睐?!
立子妈妈(孩子就读SWISS11年级):
小帅哥韬韬被JHU提前录取,看似有偶然成份,其实背后是必然、合理的结果:帅哥本人思想成熟、对自己有要求、对人生有规划,这是其一;其二在申请美本这个人生关键点上,他选择了大心这家以人为本、踏实做事的咨询机构。大心从文书老师到助理秘书都是一群热爱教育事业、真真正正用心做事的年轻人,所以韬韬临门一脚的时候,正好有大心前后左右的助攻,当然会破门入网。
桂巧(申请季学生):
因为我已经在写文书阶段了,所以我不是特别关心标化和活动方面的内容,我只是抱着“大学霸是怎么做沙龙的”和“小哥哥长得好看说什么都对”的心态看的。打动我的部分是他讲到他是怎么帮助老师们写推荐信的,感觉这真的就是他所提到的“Always do extra”的实操,与其焦虑老师到底了不了解自己,不如先想想还有什么自己能做的。 我真的是一个很懒的人,很多事情我仅仅想做到“达标”即可,大心的老师教给我推荐信策略后,还要多次敦促我落实到位,想想真是要自闭了。所以这种“always do extra” 和 “take responsibility”的观念和行动真的很值得我学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心研学社):为什么Johns Hopkins会Pick我?| 大心沙龙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