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 我小时候画的那种“抄古诗机”已经在淘宝火了——我是不要维克森林不要NYU只要GIT的天生工程师

受访者:龚克

卧槽,原来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

录取学校:

GIT(佐治亚理工大学)

Wake Forest University(维克森林大学)

NYU(纽约大学)

录取学院:工程学院

高中学校:美高

编辑:Nova  / 排版:Amber

 

1.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暴露出自己与生俱来的engineer奇妙气质的?

我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起初是对着动画片和书上的插画照葫芦画瓢。后来脑洞越开越大,就在脑子里想象一个东西,再画下来。再后来就精确到要花好几天构思一下,再打几遍草稿,最后还会在旁边用箭头和文字标上这个机器的各个部分,功能等等,特别中二。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因为古诗没背出来被语文老师罚抄,抄到一半我就困得不行,盯着那一行行歪歪扭扭的字,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一个是能设计一个机器帮我抄古诗该多好的想法。结果我把这个玩意儿画下来倒是花了不少时间,最后古诗也没抄完……几个月前突然看到这种抄写机在淘宝火了,没想到有人跟我一样有这种天才的想法哈哈哈。

 

2.在成为你自己的路上,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这样的经历如何成为你申请时的养料? 

最难忘的可能是十一年级暑假的时候在GIT的实习经历吧。在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实习之后,我才算是踏进了engineering世界半步。在lab里实打实的实习一个月所获得的经验是我之前在工程或物理课里所学到的东西完全不能比拟的。

 

在物理课里,所有的实验数据基本都是课本上提前设定好的,实验只是走个过场,得出的experimentaldata和theoreticaldata 基本不会相差太多。但是在GIT的lab里,我真真实实体会到了那种辛苦测量采集来的数据和算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的失落。实习期间我们最后的project是建造一个机器鱼的prototype,但是光是设计并3D打印它的外壳我们就反复进行了数次,最后的组装更是在实习最后一天让我加班了五个多小时。当然,组装成功之后如释重负的快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这段经历自然而然成为了我申请GIT时文书的一部分。在回答为什么选择GIT学习工程专业这个文书命题时,我在初稿里表达了这段实习经历让我体验到了真实的实验室环境,更新了我对学工程专业的认知,同时GIT的工程实力也让我憧憬在这里修工程系的本科专业。针对我这份一百来字的初稿,区老师给出了几百字的详细建议及说明,指导我进一步挖掘GIT实习经历的体验。这一次我带着“具体的指导”重温这段经历,才发现我的轻描淡写里忽略了这段经历中“最有代表性的画面和与之对应的感受”——实习期间的憧憬、失落和努力后的成就感等种种感受,更加使我确认了自己就是喜欢工程专业。其实这些感受本来就在我内心深处,但自己在表达时却表达不出来。好在有区老师的循(wei)循(bi)诱(li)导(you),任务不完成他要我发红包,钱数不能低于一杯喜茶,才让我能够把这些重要的感受写进文书。从最初我写的那一百来字,到最终定稿的二百五十字,不是简单的字数扩充,而是去繁就简的同时进行核心内容的阐述,真真切切地拉近了我和GIT的距离。

 

3. 你曾经为大心写过这样一句感谢语:“多亏大心,才让我从11年级结束时那个对大学申请一知半解的萌新,成为了现在别人问起我来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的专业人士”。“在11年级结束时对大学申请一知半解”其实是一个挺危险的状态,当时的你遇到了哪些实际的困难,所以才在申请季到来之前紧急的找大心求助呢?

虽然在11年级的时候和我们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有过meeting,但是真正当我开始着手申请时,却发现很多过程和细节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清楚。我和家人心里都有点没底了,于是就拜托了很信任的一位SAT老师帮我们介绍值得信赖的留学机构。

 

在和大心的老师接触前,我只知道标化和文书是重要的,但对如何入手去优化它们、以及我以往的课外活动和申请间的相关性却没有概念。在和老师们初步对话后,我才明白我的课外活动该如何优化,我的文书审美该如何建立,同时还重新明确了自己标化的目标(当时我的托福分数有106,我觉得可以了,但大心的老师告诉我106是不稳的,还要再考高一些,所以我重新报名了托福考试)。可以说,在跟大心的老师接触之后,我才把自己的申请任务梳理清楚。当然,一下子发现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压力还是挺大的。但目标清晰了,我的动力也比之前更足。

 

我选定了机器人俱乐部作为我接下来着手去优化的核心活动,对待它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变得更有欲望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打造它。同时我也集中精力把托福分数拉到了110+。期间,区老师已经开始多方位地挖掘我的文书。我是属于那种说话点到为止的人,但区老师是那种淘金式问话的人。因为第一次见面就感觉很亲切,所以被问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知不觉说了好多好多细节和心里话。关键是在每次谈话后,区老师都会对谈话的内容进行整理,让我感觉我说的话都被听进去了。通过这些互动,我意识到如果按照我原来的设想来写申请文书,是多么的流水账。

 

回想第一次跟大心各位老师见面结束之后,心里真是千万头草泥马奔过。后悔自己没能早点开始规划我的AP选课、标化考试、课外活动等等等等。不过还好及时找到了大心的老师们,使我顺利度过了大学申请的关键阶段。

别人家的孩子 | 我小时候画的那种“抄古诗机”已经在淘宝火了——我是不要维克森林不要NYU只要GIT的天生工程师

▲GIT

4.大心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你变成了申请上的“专业人士”呢?

 

这就要感谢各位热情耐心的大心老师了哈哈哈! 从一开始抓住申请前最后的一点时间优化课外活动和标化,到商讨选校名单,到规划文书,再到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特点确定申请专业和提交材料,我走过的每一步,大心的老师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这里特地感谢一下Michelle老师。我人在美国,常驻纽约的Michelle跟我没有时差,在微信上基本随叫随到,每次我有疑问她都能马上冒出来帮我解答,帮助简直不要太大!!在大心为我量身定制选校名单的时候,我虽然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工程方向,但并不确定以工程的哪个专业作为申请的Major Choice。Michelle老师为我介绍了选校名单上所有大学的工程学院和具体工程专业的区分,帮我合理地配置选校名单上每所大学特定的专业选择。

 

在申请过程中,Michelle 老师为我解答了各种关于申请的问题,例如,成绩单认证、与大学的邮件沟通、如何发送推荐信请求等。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收到GIT  defer letter 之后,我有想请之前在GIT实验室指导我做实验的Supervisor为我写推荐信。但是,当时收到defer letter 的时候是1月份,距离我暑期在GIT 做实习已经超过6个月的时间了,我有点担心当时的Supervisor会把我忘记,而且时间上也很紧急。当我咨询Michelle 老师关于是否追加一封推荐信时,她鼓励我马上付诸行动。我们就推荐信的事情语音讨论了一个小时,在她不断的提问下,我把在GIT的实习经历过了一遍(包括我如何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robotic fish 的振动频率,如何连接机器线路板工作等的细节,有一些连我自己都记不清了,哈哈)。经过详细的讨论后,我写了一封长达500字的推荐信请求邮件,这一封邮件足够唤醒推荐人的记忆和印象,结果我顺利拿到了GIT实验室的推荐信!

 

再后来,学弟学妹们对大学申请提出的问题,我也基本都能答得上来了,心中成就感十足啊。

5.作为一名24K纯工程男,表达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如何通过文书,把自己的特点传递给招生官的?

文书写作的确不是我的强项。首先,在自己构思文书时,我总会过于小心翼翼,总是担心万一我写的东西反倒成为了招生官眼里的减分项,亦或者担心我的经历不够出彩,因而束手束脚、不知从何下手。但在与区老师的合作中,我发现自己大可不必担心这些问题。区老师是一个阳光热情、有亲和力的老师,他像一个非常安全的容器,使我能够把曾经我认为并不算出众的经历也一股脑的全部倒出来。由区老师精心筛选之后,一篇有人物、有精华的文书雏形就呼之欲出了,连我自己看了之后都感叹道:卧槽,原来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

 

第二,我自己比较容易写出流水账。比如在写GIT文书时,我就写出过流水账哈哈。GIT其中一个文书题目是:介绍你典型的一天。我就想,我典型的一天很无趣啊,就是上课,傍晚跑步,晚上做作业加偶尔看电视。在区老师鼓励下,我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一天(我把我那个学期修的课程全列举出来了哈哈)。写完后我自己感觉都没底气。不过区老师说让我放心,他有办法。接下来他又开始用他的“问功”,问我上课的、跑步的、做作业的各种各样的细节。最后的结果你能想象吗?我这典型的一天里所做的事情,都变成了展示我特色的点。连跑步这样的事情都不仅仅是告诉招生官我在跑步,而是传递这个事情中我的感受和它对我来说的意义。原来我也可以把文书写得真实而生动。

 

第三,面对文书题目时,我有时会觉得无话可说。尤其是在写维克森林大学的文书时,六个文书题目中有三个,我看到之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其中一个题目是让我详述一下极大地帮助自己了解世界之复杂的虚构作品。我的确喜欢《三体》,但它怎么帮助我了解世界的复杂性了呢?这是什么鬼问题……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通话中,区老师花了半小时听我讲我对这部小说的感想,最后简单几句话就帮助我找到了这篇文书的答案,使我如释重负。

 

另一个题目是要我讲述我所反对的文化习俗。我第一反应是:我没有啊。区老师就试探性地问我: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奶奶好像提到过有些亲戚会责怪奶奶带你的方式不对,以致你性格内向,奶奶因此倍感压力。在区老师的启发下,我开始认真思考奶奶带我的方式和亲戚们对奶奶的评价。实际上,奶奶知道我的内向只是因为我爱思考,这并非是众人口中的“弱点”,所以她从不会想要把我凹成一个外向的人。同时,奶奶的理解和爱护让我有足够的安全感,学会以爱来回报爱。我成长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同理心的人,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不公评价最好的回应。没有区老师的启发,我不太可能就这个经历产生这个觉察,也不会意识到我和奶奶的关系中就包含着我对文化习俗的反对。

 

遇到大心,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6.今年的申请季竞争非常激烈,众多TOEFL110+、SAT1500+的学霸没有等来自己理想的offer。你的标化在学霸中并不突出,能被维克森林、NYU和GIT录取,你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GIT作为美国三大理工,从来不缺GPA和标化拔尖的学生,来自亚洲的学生更是占比高达20%。曾经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成绩只能算的上OK的亚洲留学生,GIT可能并不会看上我。反观自己的整个申请,我觉得优秀的文书和对核心活动的全身心投入,是我最有竞争力的地方。

 

有关文书,我不再赘述了,这里分享一下我参与活动的体验。原本我参加机器人俱乐部的热情并不太高,因为自己作为高年级的人,俱乐部需要的专业技能早已掌握,偶尔去俱乐部只是指导一下低年级的同学修改一下程序或机器设计等。区老师听到我这个现状后,觉得我的参与力度不够,明显很有改进空间。他问我:以你的能力,如何能给队伍作出更大的贡献?我随缘的心态一下子受到了鼓舞。在大心的建议下,我更积极地参与机器人社团,更加积极地带领队伍对原有的机器人进行重大改动,优化了它的操作手感和性能。不仅这样,我还从策略层面去考虑如何帮助队伍赢得参加州赛的资格。我这才发现,全身心投入到喜爱的活动中去,收获真的很不一样。我还记得自己拿到州赛资格时的兴奋,而这个投入的过程也成为了我最后冲击GIT的筹码。

7. 被GIT defer后,你先后做了哪些努力去争取尽管微乎其微的转正机会?

在一月初收到GIT的defer通知时,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其实并不是,那天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哈哈),我正在学校的robotics tournament,GIT的defer通知就随着我手机那叮咚一声提示音飘了进来。Defer的转正概率原本就很低,GIT更是著名的难转正大佬,所以我挺灰心的。区老师迅速联系我,鼓励我利用近期更新的活动经历,增强学校对自己的印象。那时候我的确带领学校的机器人队伍获得了州赛资格,我就和老师说了我这个小小的新成就。我有预感,区老师一定会事无巨细地刨根问底。果然,他抓着我,让我从头到尾讲述了自己带队准备比赛的全部细节和在赛场上的详细经历,当场就帮我提炼出几个属于我自己的高光时刻。

 

说实话,我那时才认识到,曾经觉得和我没有什么关系的“领导才能”,原来我也有。在区老师的启发下,我成功地向GIT展示出,我不仅有之前文书里提及的“创新头脑”,我还是个能带领团队的人。

 

在沟通这份重要的补充文书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大心区老师和Michelle老师对我和家人的想法的充分尊重。我和姑姑认为(姑姑定居美国多年),通过活动更新去延续自己原有特色、同时补充一个新的特色的这个做法是挺好的,但我们觉得这太偏理性了,我们还想通过文书表达情感上对GIT的热爱,和被defer后我们的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这么大的失望嘛)。大心的老师商量后,不是简单地否决了我们的方案,而是仔细地分析了现有方案背后的原理,同时表示我们的诉求可以在技术层面解决(具体怎么解决的,可以咨询Michelle老师哈哈哈)。这个过程中,大心的老师们一如既往地表现出耐心和专业。

 

在录取结果出来的那天,好几个同校的同学抱怨他们被GITwaitlisted,我看着我那一页小蜜蜂飞扬的decision letter,差点笑出了声。后来,姑姑还特意研究了GIT今年的转正数据。在感叹这份录取来之不易时,我和姑姑都不禁赞叹到:补充材料做得真心给力!

别人家的孩子 | 我小时候画的那种“抄古诗机”已经在淘宝火了——我是不要维克森林不要NYU只要GIT的天生工程师

▲龚克和他的国际象棋奖杯

8.不善言辞的你在面试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可以分享一些面试小经验给同样不善言辞的学弟学妹吗?

 

大心的面试老师Myra为我提供的两次面试培训经历告诉了我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除非一个人真的有社交恐惧症,那么一个人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不善言辞”的。拿我自己打比方,虽然我可能在陌生人面前会有点拘谨和紧张,但只要和我混熟了以后,就会知道我其实是一个话匣子打开就很能说的人……

 

面试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心态放平,不要把它当做一个考试,要把面试官当成你的同辈,然后把这场面试当成普通的聊天,这样整个面试就会变得轻松加愉快。在我做到了这些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我的口语表达也变得连贯了起来,不会再像之前练习时那样机械、生硬而缺乏情感了。当然,除此之外,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事先准备好面试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然后提前写下你的答案,用尽可能口语化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这样反复练习数次,对面试也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面试时容易拘谨的学生来说。

 

导师寄语

 

龚克同学起初对文书有畏难情绪,不时向我发出“申大学好辛苦呀”、“想不出该选哪个素材,咋整啊” 、“我这样写怕是会写成流水账”这样的信号。这个阶段,我一方面鼓励他去思考“有什么事件和思考是你想让招生官了解的”,一方面引导他去讲述自己各个时期的成长故事,并提炼其中的闪光点和他深谈细节和感受。我的理念是: 只要是认真参与的事情,再平凡也有其独特之处。

 

从这些互动中,龚克逐渐建立起对自己过往经历的解读,也明白了如何通过讲故事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他的写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从被动地等候我的指令,到变成自我思考后再来找我探讨“该加些什么”的主动型文书写手。我的作用其实就是帮他打开一道门,引导他发现写作的方向和素材,鼓励他自己去写,然后和他探讨不同的尝试和可能性。

 

在互动过程中,我能感受到龚克的能量在不断释放。我能感受到他面对梦校GIT的wailist信时的焦虑不安,但我更看到了他随后积极争取的持续坚韧。我希望这次经历和结果能给龚克的人生赋能,让他始终有勇气去闯自己喜欢的领域。

—— 区海明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心研学社):别人家的孩子 | 我小时候画的那种“抄古诗机”已经在淘宝火了——我是不要维克森林不要NYU只要GIT的天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