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 弱鸡小朋友,勇敢做自己。

分享者:王雨迪

录取学校:波士顿大学

录取专业:心理学

1

 我曾是个内向的弱鸡小朋友 

我从小就内向,见了人会脸红,不问好,自我介绍都是妈妈帮我说的。不仅内向,胆子也小,小学上课不敢发言,直到老师逼着说不发言的小朋友不能回家,才迫不得已举起手,回答了两个字就赶紧做回座位。老师晚上还打电话到家里告诉全家:“王雨迪今天终于举手发言啦!”总之,我在幼儿园、小学、初中的班上都存在感极低。爸爸曾经觉这是我性格的缺陷,还带我去看过心理辅导老师。

我小时候还有点容易哭。爸爸是理科学霸,从小我有不会的数学题就找他。但我肯定没有遗传到他数学上的基因,每次都是等他讲到面红耳赤、头顶冒烟,我才含着满眼的泪花,勉强学会了。

别人家的孩子 | 弱鸡小朋友,勇敢做自己。

2

 从一颗“做自己”的小种子开始 

在签约大心之前,爸爸妈妈已经签了之前帮我申美高的那家机构来帮我申美本,但是签约之后,那家机构基本不怎么管我。刚好,妈妈身边一位很懂教育的好朋友签约了大心,跟着我也就投奔了大心。

高中的四年,我内心强大了很多。回首这个过程,与爸爸妈妈、与大心老师们的谈话,总会带给我启发。十年级时跟Luca的一次通话让我印象很深。Luca问我有没有跟朋友吵架吵得面红耳赤过、有没有试过完全背离父母的期望。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跟别人大吵大闹过,我一直都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然后Luca对我说,“那你要试着表达自己的攻击性。”Luca接下来还描述了表达攻击性的好处,比如可以跟对方加深感情。我当时心想:“啊,这是什么奇怪的建议?”

后来,虽然我并没有像她说的那样去找人吵架,但我总是会想起这段对话。慢慢的,我感受到,Luca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勇敢做自己”的小种子。她在鼓励我释放自己的天性、减少对自己的束缚、不要永远顺从外界期待、大胆的表达和行动。虽然我当时并没有马上理解Luca的用意,但看看现在的自己,我的确在朝着这个方向慢慢变化。虽然这个变化的发生并不迅速、也并不drama(戏剧性),但是我能真实的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在变强。而在大心,我也从来不会被要求迅速的成长,他们允许我一步步、稳稳地、慢慢的长大

与内心变强同时发生的,是我更喜欢自己了。现在回想起爸爸带去我做心理辅导这件事,我觉得他那样做是为我好,但的确没有必要。内向一定是缺点吗?一定要被“改正”吗?大心的老师告诉我,每一个长板的背后都是短板,每一个短板的背后都是长板,我很认同。不爱说话,不太会口头表达自己,在一些场景下的确会让自己吃点亏,但在另外一些场景下,也可能给我带来好处(不是还有本书就叫做「Quiet」吗)。比如,我一向不急于说话,别人争相表达的时候,我往往在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聆听,所以我更有机会做深层的思考,并且在有必要表达的时候表达出有质量的、全面的观点

现在的我依然是安静的、慢热的,但我接受并喜欢自己的这个特点了,反倒因此变得更愿意走出舒适区、在必要的场景下做出调整了。比如,因为内向,seminar,presentation,历史的trial,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但我居然开始喜欢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了。尤其是英语课的seminar,每次都可以和同学讨论出书里面隐藏的含义,从而让读书更有趣、更有效;比如,我从不会到会,从bench(板凳队员)到上场,最后拿到了学校曲棍球队的most improved player(最佳进步队员);比如,我成为了学校国际生服务组织的leader。我挺享受当leader的,因为我可以看到新同学经历我之前经历过的一些困难,并能够使用自己的力量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们;再比如,在深圳本土鸟类保育的社区活动中,我也担任了组织者角色,和团队一起,把深圳特殊的生态环境、深圳城市的高速发展给生态带来的严重影响,宣讲给深圳市民。谁说内向、不爱说话的人,就不能当leader的(自信脸)

别人家的孩子 | 弱鸡小朋友,勇敢做自己。

王雨迪

3

 哈哈哈哈,数学还是爱我的 

没有遗传到理科学霸爸爸的数学基因给我带来的伤害,从小学一直延续到SAT。在问爸爸SAT数学题,被他骂得完全丧失信心之后,我就会向大心求安慰。但我数学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是SAT,也不是爸爸,而是哈佛夏校里难到令我暴风哭泣的统计课。

我选择的哈佛统计课程比一般的统计课要难,因为它不仅涉及统计概念,而且需要运用编程语言R(用于统计分析、绘图的语言和操作环境)来做运算和解题。第一次课,教授就用三个小时连续讲了两百页PPT。我坐在位置上,从有些疑惑,到很疑惑,到心态崩塌,度过了如坐针毡的三个小时。下课后走在路上,我就觉得自己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回到宿舍就给爸爸妈妈、给大心的Michelle老师打电话,哭着说自己什么都没听懂、真的学不了。妈妈很心疼的说,“我们实在不行就回家。”

Michelle老师是大心公认的理智狂魔,她没有像妈妈那样不知所措。在了解到我听不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个R语言以后,她跟我要了一份课程的Syllabus(大纲)。看完之后,她很坚定的告诉我,课程虽然有难度,但她确信我是可以handle(搞定)的,不然大心也不会为我申请哈佛的夏校。在她的鼓励下,我决定再坚持一下。为了给我更多的支持,没有学过R语言的Michelle老师,不仅帮我找到了教科书,还下载了R语言软件,跟我一起学!!!

第一节课后,很快就要提交作业,作业的内容是列出使用R来运算的解题步骤。因为口头很难讲清楚,Michelle就发PDF文件给我看。我当时震惊的说:“哇!你是怎么找到讲这些题解法的PDF的啊?”。Michelle才告诉我说,整个PDF是她看我们那节课的textbook(教科书)后,自己写的,不是在网上找的!

除了在R上鼎力相助外,大心还介绍了一位很有经验的统计老师给我,远程帮我答疑解惑,及时帮我弄懂对我来说有难度的知识点。

经过前期一些类似的互动后,我终于开始步入正轨了,也渐渐地没有去找Michelle或统计老师问问题了。后来Michelle问我学的怎么样,我开心的说:“哈哈哈哈哈,数学还是爱我的”。这门曾经把我弄哭的统计课,虽然最后只拿到了B+,但却是我起初不敢想象的成绩!

后来,我遇到学校学业上的困难时也不会那么慌了,因为我知道不管多难,总有办法学会的很感谢大心,不仅帮我申到了哈佛夏校,而且鼓励和陪同我坚持下来。

别人家的孩子 | 弱鸡小朋友,勇敢做自己。

▲左一为王雨迪

4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真正了解并帮助他们 

在大心,我的方向感也从无到有,而且越来越清晰了。首先,Michelle老师通过一系列很专业的心理测量和职业咨询,帮我圈定了社会科学这个大方向。接下来,大心指导我通过哈佛夏校的选课来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并根据我的特点和需求,帮我推荐了心理学概论课程。在心理学概论课上,我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分支,当时就觉得很感兴趣

从夏校回到学校之后,我开始注意到身边同学的心理状态。随着学业、申请大学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发现好几个以前乐观开朗的朋友慢慢变的压抑了,每天坐在一起吃饭,她们说得都是自己有多不开心、上学有多累。我坐在旁边,尝试过安慰她们,但并没有什么作用。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无法感受到她们的那种痛苦吧。比起每天没心没肺、过得超级开心的我,她们可能在另外一个世界吧。对生活的观察使我最终确定了自己想学心理学的想法,因为有这样或那样心理问题的人太多了,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真正了解并且帮助他们

5

 我的文书 轻轻松松 

去年6月份起,我就开始和区老师沟通主文书和UC文书的选题和素材。在写文书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跟区老师brainstorm的过程。我发现区老师问问题的角度真的会让人开始反思过去,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个时候你内心的挣扎和思考是什么,这个场景还有什么细节,这件事对自己潜在的长远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帮助我重回当时的场想起内心的思考和感受,帮助我分析自己找到文书的核心定位

在立意和选材完成后,我们的重心放在如何提炼和展开内容,这个过程让本身不那么耀眼的经历更聚焦、更动人。在这个过程,区老师指导我找准内容的重点和角度,找到好的表达方式,使我的每段经历都更能反映我的特质。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每个故事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每段成长都历历在目。

在这样的交流中,我更了解我的成长之路,也对自己的优势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自信。后来写文书的过程,我一直都挺轻松的。没有像传闻的那样需要痛苦地创作、熬着夜还写不出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定位和最能代表自己定位的事情,所有的文书都围绕着定位展开,所以写得很轻松。而且在来回修改稿件的过程中,老师每次的反馈都很具体,能帮助我进一步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写BU补充文书时,在区老师的指导下,我把一个很寻常的细节(我看到在BU就读的学姐发汉服的朋友圈)升级为一个很特别的文书开头。类似地,在十几分钟的头脑风暴中,区老师引导我把对曲棍球、手风琴、现代舞以及对心理学的兴趣,和BU的具体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文书从整体到细节都很好地展示了我和BU的匹配度。

回顾我的文书历程,我觉得和区老师的每一次沟通,感觉都很自然。他像老朋友一样给我反馈,帮助我完善自己的想法,在不动声色间给予了我专业意见

6

 给学弟学妹们的话 

我觉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很重要。只有先理解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才能感受到来自他人和世界更多的接纳。还有,在可以的情况下,走出舒适圈,多试试新的东西,这样才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毕竟,越懂自己,越好写文书嘛。

别人家的孩子 | 弱鸡小朋友,勇敢做自己。

右一为王雨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心研学社):别人家的孩子 | 弱鸡小朋友,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