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分享者:付昕

毕业高中:万科梅沙书院

录取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录取专业:社会学

01

 为啥是大心

选择大心之前我和爸妈谈过好几家机构,他们跟我们交谈的内容几乎大同小异,特别模式化。比如列举几个录取案例、大致跟我说一下我该在高二和高三做些什么事。老实讲,这些常识不说我也明白。我个人感觉,除了提供一些升学上的帮助以外,合适的机构还应该要跟我聊的来。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在第一次见到Nova和Luca时,她们谈吐间所散发的亲和力让我特别舒服。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机构未来是要帮助我们挖掘自身特质的,如果我们不能以一个轻松自然的状态面对他们,我们真实的自我就很难被看到,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会那么容易被了解。

此外,Luca和Nova相对我谈过的其他机构,更尊重也更愿意倾听我的想法。在我的观察里,大部分机构更倾向说服我爸妈。他们的眼神和语言大部分专注在我爸妈身上,仿佛申请这件事与我无关。而Nova和Luca在与我们交谈时,关注点主要放在我身上,她们给予了我很多机会来表达自己对申请的想法。

最让我受触动的一点是,她们在初次交谈中就向我和我爸妈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大心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帮助我探索和发掘自我,帮助我更加了解我自己。这一点最终成就了我和大心的缘分,因为我认为美本申请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无论是活动还是文书,都与这个“自我”密切相关。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付昕

02

 “烂俗”的自信

整个美国大学申请过程给予我最大的礼物是变自信(尽管自信这个词听上去确实挺烂俗哈哈)。我觉得一个人由自卑变自信的过程绝非一夜之间,而是要经过一系列漫长地对自我的探索和思考。现在来看,我的这个转变,一部分源于大心,还有一部分源于我在校内校外对自己的探索。

一家留学机构能帮我变的更自信,听起来可能有点不真实,但这的确是我和大心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高中前期,我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这是导致我不自信的原因之一,我多次找Luca做心理教练也是围绕着这一点。比如,我第一次找Luca寻求心理上的帮助,是因为老爸看了我的托福模考分数后问我,为什么学了那么久的托福才考这么点分。我听了他这句话顿时崩溃地大哭,而且事后他的那句话仍然让我觉得非常难过。

Luca先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了解我的感受,再带我去觉察产生这个感受的原因。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令自己难过的情绪并不是来源于分数高低本身,而是因为我特别在意外界对我分数的评价。在触及情绪的底层后,Luca还跟我分享了我们该如何为自己构建心理屏障,以屏蔽外界的噪音。

在Luca的帮助下,我逐渐养成了观察自己情绪的习惯。现在,每当我陷入激动的情绪中,我心里就会自然的出现另一个理智地我,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当我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情绪,我也就更多的看见了自己。我在一个心理学公号上看到过,说看见自己是自信的前提,我的确感受到了这一点。

Luca对我的另一个帮助就是让我逐渐学会了拥抱自己的情绪。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亲戚家不懂事的小孩嘲笑我右手的伤疤崩溃地哭了。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我一直在懊恼自己为什么面对这件事会这么脆弱,明明是对方无理取闹呀。Luca听了之后,并没有认为我很脆弱,而是指出我在过度批判自己的情绪。面对毫无理由的嘲弄,产生悲伤的情绪是自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应该时时刻刻强求自己保持内心强大、保持理智,有些时候我可以允许自己脆弱和悲伤,允许自己去接纳和拥抱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有了这个觉知后,我的自我接纳更好了,自然也就更自信了一些。

大心对我自信心的滋养,不仅体现在上述心理教练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带我创作文书的过程中。在初期的文书创作中,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描述我自己。首先,文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人设,而寻找自己的“人设”恰恰容易当局者迷。如果让我来评价别人,我可能当即就能想到答案,但是自己看自己,就总有一种拿捏不准的感觉。

而且,我原本就是一个不擅长谈论自己的人。可能是性格的原因吧,我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总会觉得非常尴尬。这种尴尬的状态会影响我描述自己的口吻,比如,我总会刻意把一些活动经历说的特别平淡无奇。

但是小明是一个耐心且心思细腻的老师,他总能在我平淡无味的描述中抓住我的闪光点。并且他非常善于通过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来引导我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我感觉每次跟他进行头脑风暴就像是进入了一场“十三邀”式的访谈,他就像那不断抛出尖锐且深刻问题的许知远。

在几轮这样的谈话之后,我和小明共同讨论出我的“人设”是对于“客观性”的追求。这个点是少有的我真诚认同且很乐意去写的点,因为它太是我了。无论在专业探索还是生活体验中,尽量保持客观一直是我的核心。这个“人设”的梳理过程虽然费脑,但是挖掘出了我过去从未看到过的自己。在深深的看见自己后,我更喜欢自己了。

大心就是这样通过帮助我看见自己、喜欢自己来滋养我的自信的。我想,一个人能看见自己、喜欢自己,大概是TA一辈子能得到的最大祝福吧。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付昕

03

 意义非凡的自我发现

除了大心对我的帮助,美本申请路上的自我探索也是我变自信的重要原因。过去在公立体系的时候,我曾被无数试卷淹没,在通过考试成绩和排名来决定我优秀与否的环境中反复自我否定,对自身的价值以及未来的道路都充满迷惘,但准备美本申请的过程,给了我探索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我是在初中时知道社会学这个概念的。似乎跟许多对社会学感兴趣的人一样,我是因为李银河才开始去了解社会学的。记得当时我在网络节目上听她谈论婚姻制度未来为何会消失时,感到特别惊讶。我的惊讶不仅是因为她所讲的话题非常新颖,还因为她让我对学者这个身份产生了新的认知。在我旧有的认知里,学者总是形象严肃,他们谈论的东西总是宏大且庄严。但当我第一次看到李银河时,内心就产生了一种神往:她所谈论的是我们熟悉的事,但是她对我们熟悉的事的见解却跳脱出了我们固有的认知。我很欣赏和向往这种双脚踏在地上的学者。

进入高中后,我开始为申美做准备,而探索方向其实是申美的关键环节,毕竟没有方向,就不知道各种升学决策该怎么做。在校内,我有机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对某一领域的学科进行探究。怀揣着对社会学的兴趣,我在学校选修了很多与人和人类社会相关的课程,比如经济学、心理学、人文地理、美国历史等等。经过这些学业上的探索,我更加清楚了自己对哪些大的分支并不感冒、对哪些具体的学科特别入迷。

在校外,我参与了一些和社会学相关的课题研究,比如性别角色冲突、中世纪女性角色等等。对我来说,这些课外活动是我探索自己学术兴趣的重要组成。因此,我所选择的每一项研究,都是出自我在智识上真实的好奇(这里有点在学知识分子内腔调了),而非只为了“背景提升”。

例如,特别诡异和小众的中世纪女性角色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要研读中世纪作家写的英文文本。难点不仅仅是他们的语法、习惯用语之类跟现代作家有所不同,还因为我对中世纪宗教方面的了解非常浅薄。所以当教授每周要求我读四、五本这种类型的文本时,我压力特别大。

当时Sibyl一直在帮助我做时间规划。在这么繁重的阅读量下,她帮助我细分阅读时间,比如一天可以阅读多少章节、以我的阅读能力这几个章节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完成。在Sibyl细致的规划下,我得以相对轻松地完成阅读量。在我对文本内容特别不熟悉导致阅读速度和理解都有问题时,小明就会指导我抓住文章主旨来理解文章细节,协助我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

总体而言,大心给予了我在时间管理和阅读技巧上极大的帮助,但整个研究项目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完成。那段时间我要兼顾GPA和标化考试,还要每天想方设法地挤出时间投入这个研究项目。我的这个体验也告诉我,选择课外活动最重要的是自己感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推动你扛住压力、坚持到最后。

研究中世纪女巫的这段经历也让我学会了用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差异性。比如,我在一开始读文献的时候会觉得文中所提到的各种宗教仪式以及当时人们通过宗教力量判案特别的荒诞,内心充斥着对那个时代的评判。但是后来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们应该站在中世纪价值体系中理解中世纪社会人们的行为”。面对一个价值观与当代不同的社会,我们不应该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去理解中世纪社会。以科学为中心的社会体系显然无法套用在以神学为中心的社会体系,二者应该是彼此平等共存的关系。

在后来的文献阅读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都尽可能的抛开固有的现代价值观来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发生的事件,寻求他们的合理性。这种看待事情的方式也促使我在生活中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个体时,能够尽量抛开自己的偏见,去理解他们言行的合理性。可以说,这段研究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对“客观性”的追求,而“客观性”正是我文书的核心“人设”。

老实讲,我到现在也没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我一直认为,与其草草地定下职业规划,不如在此之前充分地了解我所身处的这个社会以及通过学术教育来塑造自己的价值体系。了解社会可以让我看到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塑造自己可以让我知道自己需要且向往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觉得社会学向我展现出来的世界的参差多样,很好地满足了我这两部分需求。

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在美本申请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自己,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美本申请这条路。我也很开心遇到大心的诸位,他们对美本申请的理解和我如此契合,我们一起收获了充满意义的过程和心满意足的结果。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付昕

04

 磨人的国际路线

在上高中以前,我接受的一直是国内的应试教育。在经历过应试教育和国际教育两种压力之后,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没有谁比谁更轻松。两种教育只是模式不同,但压力的强度真的差不多。 

其中,多任务场景下的时间管理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二的时候我要备考SAT和托福、学习好几门AP、还要参与我喜欢的学术研究项目,有段时间我真的很吃不消。我总是把每天的任务量设置的非常大,但完成的比例非常低,这导致我常常沉浸在没完成任务的沮丧中。

Luca知道后告诉我说,时间规划是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制定的。她的原话是,“我们的身体就像是电池,你已经耗尽了百分之九十的电量,却要求用剩下百分之十的电量来做比百分之九十还多的任务,这怎么可能呢?”。我这才意识到,精力是一项有限的资源,它并不会因为我给自己设置了很大的任务量而增多。在Luca的指导下,我开始删减每天的任务量,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安排学术学习和课外活动。

Luca也教我去了解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精神状态,并相应的分配适合的任务。比如每次饭前比较饿的时候,我的大脑通常会很亢奋,这时候我就会去做一些计时任务,像是SAT语法或者托福阅读。而在下午大脑没那么兴奋的时候,我就会去做一些没有时限的分析类任务,像是阅读笔记或者校内的AP练习题。 

另一个挑战是标化考试。我觉得标化考试让我比较崩溃的点是,我的付出和我在这些考试上拿到的结果不成正比。作为一个不擅长考试的人,我面对标化的心态是火急火燎,巴不得赶紧“分手”把他们甩掉。所以每次进考场,我都背负着一定要提分或者一定要考到xxx分的这种迫切,这让我亚历山大。加上考场那种容易让人紧张的环境,我很容易发挥不好。

现在回头来看,对于像我这种不擅长标化考试的人而言,心态真的特别重要,甚至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标化考试已经不是在考验我的做题能力而是在考验我的心态。标化考试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着急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能放下“必须提分”、“必须分手”的心理负担,重视平日的积累,每一次考试都以平常心去面对,我们所提升的能力总有一天会呈现在分数上。

05

 想说的话

我想对自己说:希望我在大学里可以更加敞开自己,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接纳更多新的事物,但与此同时要时刻保持一份自我觉知。

我想对后来人说:美本申请本来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啦!


 香甜口碑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了解我们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大心

扩大心灵的边界

中国公司

深圳大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大道天利

中央商务广场A座1302-1304

美国公司

DAXINEDTECH LLC

Location: 1115 BROADWAY,FLOOR 12TH,

NEW YORK,NY 10010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长按二维码

查看网站

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

长按二维码

开始咨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心见隐):我是从自卑变自信的未来人类高质量小智识分子